澳银资本熊钢:评价投资人,关键看他靠什么赚钱

2023-12-29
来源:融中财经 作者:融中财经
基于对退出的理解,过去十余年时间,澳银始终关注项目的成长和退出。

即将迈入十五周年,澳银资本董事长熊钢无暇顾及周年庆,还在忙着日常的行程,最近几年,除募资之外,他最重要且持续的两项工作,其一、坚持退出;其二、基金利益再分配。

从第一点看,这家驻扎深圳的早期投资机构,一直以来的风格就是投资早期技术类项目,并在医疗等领域有极高的造诣,此外,澳银资本的退出率极高,是一家以退出见长的投资机构。

从第二点看,由于较好的退出业绩,部分基金已经达到了政府所要求的让利优秀线,可以开始进行基金回购和让利。

无论是哪一件,还是要退得好,归根究底,精准投资并进行良好的投后干预,这才是这家十五年机构的秘诀。

01

底色:“你到底靠什么赚钱?”

时至如今,澳银资本即将迈入成立十五周年。按照基金周期,澳银已经走过至少两个完整的基金历程。站在这一节点,熊钢颇为感慨,来时路不易,变化几多,但唯一坚持的就是出发时就树立的底线逻辑——“明确靠什么赚钱”。

投资人的赚钱方式无非三种:其一、管理费的固定收益;其二、CARRY的浮动但无风险收益;其三、投资的风险收益。

熊钢选择了最后一种。

在澳银内部几乎人尽皆知,熊钢不拿固定工资,从第一只基金以后所有基金也不拿CARRY,纯粹依靠投资的风险收益赚钱。他自己有个评判投资能力的小逻辑,“看一位投资人能力,就看他纳税状况就可以。”熊钢笑着解释,“如果大部分纳税是每个月固定纳税,那就是靠工资生活;如果每年年底固定一笔纳税,那就是靠公司的激励机制——CARRY赚钱;如果隔一两年,甚至几年有几笔大额纳税,那就是靠投资带来的风险收益赚钱。”

一个不为人所熟知的事实是,在设立澳银资本之前,熊钢早在2003年就参与了美元母基金的设立,以LP的身份进行投资,这使他更了解LP的痛点和诉求。

“通过投资美元基金,我也了解了美元VC的一些特点打法,当时投资的一批基金中,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机构。”熊钢回忆,“有了与头部美元VC的合作,就产生了一个懵懵懂懂的想法,希望把这些优秀的投资经验拿到中国,做一只同样优秀的人民币基金。”

回到澳银成立之时,刚好是创业板成立的前后。这一时期,通过一二级市场赚差价成为市场的主流做法,这种方式没有太多技术含量,讲究的是找到有一定利润规模的项目并在短期内完成上市即可。一旦项目完成IPO,不仅能从中获取收益,还能以此种模式募到大规模基金,赚取管理费。

“GP出1%的资本,获得20%CARRY,收益杠杆是1:20,再加上固定的管理费覆盖开支,就可以活得很滋润。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扩大规模。”熊钢直言,“但我并不想走这条路。”

熊钢看来,走这条路有一个非常大的职业道德风险。“按照这种收益杠杆,就不存在投资逻辑了,理论上只要设立20只基金就可以,只要有1只基金赚钱,就不会赔本。但投资是讲究伦理的,如果都这么干,个人没有职业道德,行业也会走偏,出现系统的金融风险。”

因为这一阶段的经历,熊钢坚定地认为,做基金,一定要关注总体退出率,并勤勉审慎的对待每一个项目。“这是我们的底层逻辑。”熊钢接着说,“规模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追求的是基金收益,每一只基金中都有GP或实控人的大比例出资,投资人的最终收益都要来源于风险收益,这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有能力替自己赚钱,才有能力替别人赚钱。”

02


伏笔:方向感的确定性

基于对退出的理解,过去十余年时间,澳银资本始终关注项目的成长和退出。熊钢对于退出率的执着,在近几年已经得到了效果验证。

第一个层面是业绩的验证。

近期,一位业内投资人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组业内退出率的统计表。澳银资本名列前茅。

第二个层面是市场的验证。

在熊钢强调退出之时,市场上对这组数据的关注并不高。大多数机构乐于做大规模,然后凭借规模效应实现品牌的塑造。借此,不断的一期又一期基金的募集。对于退出、DPI关注度不高。

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LP更倾向于落袋为安,这使得退出成为关注指标的第一位。而纵观整个市场,真正能实现退出的机构还是凤毛菱角。而多年的坚持,反而让澳银站到了排行榜的前几位。

“前一段时间,我们内部也进行了复盘,目前,所有在投项目算上,我们的综合退出率达到40%,已经退出的项目达到60%。”

以澳银深圳天使基金为例,不仅投资了中晟全肽、沃德生命、揽月机电等明星项目。天使基金投资的首个项目沃德生命更是由红杉、启明接力投资,并实现退出。

“我们是按照五年DPI达到1倍构造安全基础,七年DPI达到2-3倍获取较好收益,九年DPI达到5-7倍争取超额收益等目标来规划基金整体运营的。”熊钢表示。

除了追求退出,实现高DPI之外,澳银的方向感一直非常强。

“十年前,我们做这件事的时候就确定了方向——天使投资。”澳银资本最初的投资以中早期项目为主,2013年开始大举前移,投资了一批天使项目。

这一年,澳银设立了北京华澳龙沣基金,改弦更张地彻底转向早期投资。这只基金投资了九个项目,都已经完成退出清算,基金DPI在第四年就拿回了本金,并在第五年IRR达到了30%。6年时间全部退出,IRR超过30%,DPI也达到2.5倍。这样的业绩在当前7年普遍无法回本的市场情况下非常少见。

“我们的首个天使基金其实没有IPO上市,但是却实现了100%退出,且投资收益非常好,这基本奠定了我们未来的管理模式。这一方向,也为此后澳银的发展方向埋下了伏笔。”

优秀的业绩表现让澳银坚定了走早期之路,并在2017年又发行了北京二期基金,通过向更早阶段和更专业化的升级,挖掘科技、医疗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过去的经验,给澳银提供了参考,此后,深圳天使、北京天使基金先后设立,澳银在天使的方向上,越走越远,越做越深。

03


焦点:投管并重

上个周二,熊钢刚刚参加了澳银投资项目的互动路演,这场路演中大多都是澳银投资的非常早期的项目,“如果是别人,可能看都不看,没兴趣,但是我们不仅看,还敢投。”熊钢笑着说。

其中的数个项目,如今已经跑出了超预期,这种敢于投资的自信,不仅是对自身投资逻辑的自信,更是对项目管理上的自信。

熊钢是一个非常坦率的管理者,他重视结果,也会极为细心的对待过程。这种风格的建立,也走过一些弯路,熊钢坦言,澳银刚出发时的一只基金投资业绩并不好,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回答LP,如何把成本收回来。虽然这只基金收回了成本,后期还有项目上市,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是也因为这只基金的教训,让熊钢自此十分重视项目的管理。

熊钢一直在内部强调,风险投资人的成长,淬炼风险干预能力在前,提升投资效果在后。他看来,风险投资人能力再强,也是有天花板的,“再牛的投资人10个项目,最多只能投准3个,但是管理天花板是没有的,它可以将退出率提到到80%。”

投管并重,这是澳银内部的铁律,在管理上,澳银也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逻辑:

第一、用技术进化的逻辑指导投资;

第二、用金融的逻辑管理基金,以基金整体表现牵引管理与退出

简单理解,就是通过结构化和定量化的方式评判项目,并以此为标准进行项目投资、退出的决策。澳银内部,将项目划分为5个等级,严格遵守以退定投的机制。

“在认知不清晰时,通过结构化管理规避风险,这是我们的纪律。这样的方法可能会错过个别项目的成长,但一定会使整体基金更安全。”熊钢直言。

通过这样的方法论,澳银规避了诸多风险的同时,也提高了投资的效率,并更加敢于在早期阶段投资那些具有潜质的优秀项目。最近几年,澳银投资了揽月机电、瑞华制药、华赛伯曼、中科新进、达盟生物、开悦生命、边界智控等一批项目。

以揽月机电为例,2021年,澳银对其进行了天使轮投资,今年,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其进行了Pre-A轮融资。

揽月机电是由数位国防科技大学自主择业退役军人博士和优秀科技装备管理者创建,是专注于高性价比卫星反作用飞轮、磁力矩器及卫星智能姿控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致力于成为全球卫星反作用飞轮细分领域的持续领跑者。

自2017年8月成立以来,揽月机电实现了产品从单一到多元的华丽蜕变,已开发出型谱齐全、综合性价比高、技术竞争力强、一站式服务优的30余款高性价比卫星反作用飞轮产品。在天使轮下注项目,对于澳银而言,不仅能以更合理的估值介入,也意味着,在退出时,将收获更大的确定性回报。,随着揽月机电等项目的成长,澳银走入了第二个基金周期的收获期。

如今以为LP赚钱为底色,以天使及早期投资为方向,坚持投管并重,让澳银得以收获更多LP的信赖,最近,澳银正积极推进一只更早期基金落地,“虽然投资与管理难度更大,但我们有信心拓展出更前沿投资边界,让澳银资本真正成为最具竞争力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VC”,熊钢如是说。



顺势·有为 | 融中2024(第13届)中国资本年会将于1月17-18日在【北京】盛大开启,查看详细议程及报名请点击链接http://www.thecapital.com.cn/conference/meeting_19/index.html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